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2015年7月派工作组赴巴俾路支省瓜达尔市进行考察调研。经工作组实地走访发现,瓜达尔市法曲尔地区有居民6000多人,无一所学校,当地儿童入学十分困难,因此基金会决定出资40万美元,委托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设一所可容纳150名学生的公立小学。在得知基金会来选址建校时,当地村民沙伊尔·穆哈迈德主动将家里的土地无偿捐献,用于小学建设。
2015年11月11日,小学举行奠基仪式。在我驻巴使馆、企业、巴各级政府、当地民众和媒体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经过10个月的建设,2016年8月26日,小学顺利竣工,并正式命名为“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小学”。9月1日,小学举行移交仪式并正式投入使用,巴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出席仪式。
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小学占地面积752.44平方米,完全按照当地风格和民俗设计,严格遵循巴建筑规范和标准施工,学校硬件设备完善,教学环境良好。学校的建设受到当地民众热情欢迎,建设过程中,附近村民经常在工地周围围观驻足。投入使用后,当地儿童报名踊跃,实际报名人数达450人,远超预期,目前已经接收340多名学生入学,极大缓解了当地儿童入学难问题。现在,瓜达尔当地政府已直接承担了小学的相关管理和运营工作,基金会还特别委托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加入学校校董会,参与协调师资安排及课程设置等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
在奠基和移交仪式上,基金会专门邀请为小学建设无偿捐地的老人出席,其后又安排其子纳塞姆·俾路支代表老人随巴基斯坦考察团访问中国。在华期间,基金会与纳塞姆沟通发现,他对中国文化与发展兴趣浓厚,希望来华留学,基金会积极联系落实相关院校及奖学金,现纳塞姆已经在河南工业大学学习中文,并已被聘为小学教师,他表示,学成回国后将在小学教授中文。
现在,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小学作为配合国家重大项目先行落地的民生项目,已经成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之一,更是当地中巴友谊的象征和中巴各界友好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和沟通平台,为中巴两国的传统友谊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民生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沟通民意、联通民心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作为中国社会组织,将积极参与到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事业中去,努力使合作共赢理念深入人心。